NCAP2021版行人保护解读中,如何评估车辆对儿童头部保护的有效性?
在探讨2021版NCAP行人保护评估中,如何评估车辆对儿童头部保护的有效性之前,让我们先来剖析几个关键点。想象一下,你正驾驶着一辆新型轿车,在WAD2100-2300区域测试中,车辆的低姿态设计如何影响头部保护的得分?或者,在SUV车型中,风窗根部区域如何成为行人保护开发的难点?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我们揭示车辆头部保护的有效性。

头部测试难点分析: 轿车等低姿态车型在头部区域增大后,主要增加了玻璃区域和A柱上的点。这些区域的得分难度较大,尤其是A柱上的点,因为其得分对整体提升不明显。而在SUV车型中,风窗根部区域成为新的挑战,使得头型试验整体得分有所下降。
腿型开发难点分析: 相较于Flex PLI腿型,aPLI腿型的质量大幅增加,冲击能量提升87%,从而增大了开发难度。通过实车测试,我们发现aPLI腿型的弯曲程度显著增加,大腿弯矩及膝盖韧带伸长量明显增加。
在2021版测评规程中,对儿童成员的保护评价得到加强,包括动态试验和静态评价。动态评价中,新增Q10儿童假人,对损伤进行定量评价,从而提升儿童成员的保护性能。静态评价则强调了车辆对儿童约束系统的适用性、安装性,以及车辆与儿童约束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NCAP管理规则解读: 自动驾驶与2021版C-NCAP管理规则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比18版,主要修订了乘员保护部分、行人保护部分以及主动安全部分。
乘员保护部分:儿童保护及鞭打试验
行人保护部分
主动安全部分:照明部分
风行游艇在2021版C-NCAP规程中的表现令人惊喜。在乘员保护中,风行游艇在新增的两项儿童乘员保护评价项目中,10岁儿童假人获得满分,3岁儿童假人接近满分。在行人保护方面,风行游艇成功打破了过往的局限,树立起了行人安全天花板。
通过深入的研究、测试与分析,我们对于2021版C-NCAP行人保护头型冲击和腿型冲击的难点有了初步的理解,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策略。相信在各主机厂和检测机构的不断研究和努力下,针对行人保护新增的评价要求,一定会很快掌握其开发能力,提升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
对于车辆安全座椅接口也有要求。在碰撞试验中,新A6终于在第一个单项测试中拿到了满分。对于较高姿态的车型,如SUV,保证上、中、下各个传力路径稳定压溃,能量吸收稳定。而对于较低姿态车型,如轿车,需要通过造型、结构来控制腿型的冲击过程。
对于头部区域增大这一开发难点,我们通过研究得出的开发策略是对新增区域的造型、结构和零部件设计进行优化,并定义合理的变形空间。对于风窗玻璃、通风盖板和IP结构等关键零部件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地利用这个区域的空间,优化零部件刚度,实现头部保护得分策略。

在2021版C-NCAP中,对儿童及行人保护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对于aPLI腿型,我们进行了DOE分析,发现腿部得分与上端横梁X向位置、Z向高度以及横梁刚度关系密切;大腿弯矩对应区域刚度及位置是决定腿部得分的关键因素。
总体来看,2021版C-NCAP对行人保护部分进行了两个主要更新:一是头型评价区域扩大,二是更换了新的腿型。这些变化使得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也提高了行人保护整体开发的难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