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是否成为影响补贴金额的关键因素?
工信部、 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补贴政策的调整,使得续航里程这个参数在新能源车市场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续航里程,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成为了影响补贴金额的关键因素。从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就能获得5万元的补贴, 到电池能量密度和车辆能耗的细致考量,补贴政策背后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让我们先从2018年的补贴政策说起。当时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是按照续航里程数来定的。续航200公里以内,每辆补贴1.5万元;而续航达到400公里补贴则上调2%-14%不等。这样的政策导向,无疑将续航里程提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
只是因为补贴政策的调整,300公里的续航里程成为了新的分水岭。续航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的车型, 补贴分别上调2%-14%;而主流的150-300公里续航的A00级纯电动车型,补贴则下调约20%-50%。这样的调整,无疑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续航里程的提升,缓解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只是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里程焦虑却在增加。主要原因就在于补贴政策的调整。5月作为补贴政策调整的再说说一个月,达不到新补贴标准的电动汽车放量大卖,出现了异常的年中高峰。而6月实施新补贴政策后销量大幅度下跌。
从表面来看,政策的变化导致市场不得不做出这种应激。车企补贴少了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市场销量自然下滑。只是从更深层次来看,补贴政策的调整其实吧是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的续航里程发展。
那么续航里程是否真的是影响补贴金额的唯一关键因素呢?答案明摆着是否定的。电池能量密度和车辆能耗也是补贴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电池能量密度低于105Wh/kg时 补贴系数为0;当超过105Wh/kg但不超过160Wh/kg时补贴系数会根据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递增,最高可达1.2。车辆能耗调整系数则考虑实际百公里耗电量与标准耗电量的关系, 低于标准能耗的75%到95%时系数为1.0,否则为1.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也类似。如果在纯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公里可以享受2.2万元的补贴。单车补贴金额计算方式为:里程补贴标准×电池能量密度系数×能耗系数。
总的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和车辆能耗等因素共同构成了补贴政策的核心。而在这个多元因素的博弈中,续航里程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未来因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我们可以预见,续航里程将仍然是影响补贴金额的关键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续航里程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的努力。而对于消费者选择一款续航里程更长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意味着更低的里程焦虑和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确实成为了影响补贴金额的关键因素。只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和车辆能耗等因素将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