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升高,机油的粘稠度会显著降低呢?
作者:车辆维修工•更新时间:2小时前•阅读2
你是否曾好奇, 为何因为温度的升高,我们爱车的机油粘稠度会显著降低?这背后的科学原理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为什么温度升高机油的粘稠度会下降
为何温度升高机油粘稠度降低?
先说说 温度升高时机油分子之间的引力会减弱,分子变得更加活跃,能量增加,导致粘稠度下降。这是多数液体的共性。
原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 油量不适宜:汽车在进行维护时通常会更换机油。矿物油更换周期为半年,而全合成机油则需一年。油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机油的粘稠度。
- 机油使用不当:机油量不正确, 过量会使曲轴箱内压力升高,不足则影响润滑和散热,导致摩擦加剧和温度上升。长期不更换机油,机滤堵塞,内部磨损加剧,温度也会升高。使用劣质机油, 冷却降温功能差,杂质多,抗氧化性差,容易形成油泥,导致温度过高,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机油的性能。
机油粘稠度与运行温度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机油的运行温度并不是直接由气温决定的。发动机有其最佳运行温度,通常在90℃左右,少部分发动机能达到100℃甚至130℃。只要冷却系统正常工作, 比如防冻冷却液充足,内外冷却正常,即便气温升高,发动机的运行温度也能基本保持恒定。
机油粘稠度的测定与标准化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的测定, 是使用一种玻璃的专用仪器,测定一定量的润滑油在规定温度下流过一段毛细管需要的时间,来定级润滑油的标号。同样的级的润滑油,温度越高粘度就越低,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引力降低,一般液体都有这个特性。国际化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 3448-92 标准, 将工业润滑油按其40℃时的运动黏度分为20个等级,内燃机油和车辆齿轮油则仍按100℃时的运动黏度和低温下的黏度划分。
粘稠度下降的影响
机油粘稠度的下降,会影响其对基础油性能改善的效果。比如 粘稠度下降会导致以下影响:
- 润滑效果降低:粘稠度下降,机油对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效果会降低,从而加剧发动机磨损。
- 散热效果减弱:粘稠度下降,机油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也会减弱,可能导致发动机过热。
应对策略
为了保证机油的良好性能, 应选择优质、粘度变化低的机油,并定期更换。一边,要注意检查冷却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这样,发动机在各种温度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通过本文的探讨, 我们了解到温度升高会导致机油粘稠度降低,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科学原理。了解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爱车,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