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能源车补贴车型对电池能量密度有何具体要求?
2018年12月30日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引发行业热议。相比2015年的补贴政策,新政策在调整补贴额度、改进拨付方式、提高补贴门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其中,对产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与续航里程密切相关,而电池能量密度则是这一政策的核心要求。
什么是电池能量密度?简单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的能量。在新政策中,工信部对新能源车补贴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新政策,纯电动乘用车的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至少105Wh/kg。具体而言,105 - 120Wh/kg的车型可获得0.6倍的补贴;120 - 140Wh/kg的车型可获得1倍的补贴;140 - 160Wh/kg的车型可获得1.1倍的补贴;160Wh/kg及以上的车型则可获得1.2倍的补贴。还有啊,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不同水平的耗电量对应不同的补贴倍数。

这一政策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关键因素。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只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并非易事。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往往伴因为成本的增加,如何在保证性能的一边降低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宁德时代为例, 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电池能量密度做到300—350Wh/kg,并将成本降低到每瓦时低于1块钱,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同台竞争。这无疑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政府也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工信部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于企业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将是实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 我们可以预见,因为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