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何时能全面替代进口,缓解汽车行业“缺芯”难题?
保时捷公开承认,芯片短缺已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大挑战,甚至可能影响其日常运营。面对全球性全行业芯片短缺,汽车业亦不例外。本文将深入探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的必要性、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 芯片短缺: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前全球性全行业芯片短缺,汽车业亦不例外。工信部已就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与相关企业座谈交流。芯片供应紧张,对下游汽车等行业,会造成停产或涨价的连锁反映。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量高达80%-90%,芯片缺货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 国产芯片的崛起:缓解“缺芯”难题的必由之路
国产芯片的补位之路,虽然存在功耗和稳定性等问题,但面对全球芯片短缺的现状,国内企业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避免“卡脖子”问题的加剧。虽然短期内成效可能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国产芯片的崛起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自主研发:国产芯片发展的关键
国内企业如上汽乘用车和地平线等已开始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寻求与芯片独角兽企业合作,以应对未来挑战。只是自主研发芯片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投入,短期内可能无法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2. 产业链协同:推动国产芯片发展
国产汽车芯片要想取代进口芯片, 不仅需要国内芯片企业在产品上发力,还需要国内整车企业的战略协同。目前从芯片行业整体来看, 消费电子进入下行周期,通用型的产能会释放不少,这会缓解在未来半年甚至一两年的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 国产芯片替代进口:挑战与机遇并存
因为智能汽车市场的打开,新能源车市场的放量,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为国产汽车芯片厂商带来了机遇。只是国产汽车芯片要想取代进口芯片,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
1. 技术突破:提升国产芯片性能
国产汽车芯片要想替代进口芯片, 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提升国产芯片的性能。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2. 产业链整合:构建国产芯片生态
要实现国产汽车芯片的替代, 必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国产芯片生态。这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各个环节。
四、 展望未来:国产芯片替代进口的时机与路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从当前技术水平来看,汽车行业的芯片国产替代可能要等到三至五年后在此期间,我国还需持续地研发更新。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自研率仅占10%,而进口率高达90%。
1. 时间节点:国产芯片替代进口的时机
预计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的时机将在三至五年后届时我国将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
2. 路径选择:国产芯片替代进口的策略
要实现国产芯片替代进口, 需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包括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政策支持等。
面对全球芯片短缺的现状,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是汽车行业解决“缺芯”难题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 产业链整合、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国产芯片的崛起,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
